机器人这个香馍馍有喜有忧
2015年是服务机器人元年,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浪潮汹涌来袭,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大部分人认为机器人能缓解人类的劳动力,带来诸多便利。而以霍金为代表的少数人则认为,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人类在自掘坟墓。很多人都希望机器人能够聪明一点,灵巧一点,安全一点,归根结底是希望机器人能够弥补人类或者个人在某些领域的不足。当然机器人大量代替人类工作也必然会导致社会问题。
人工智能是科技与想象力的碰撞
没有智能的机器人只能被称作机器。那什么是智能机器人,到底什么是智能?它至少应具备自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、思维与推理的能力、问题求解的能力和自动学习的能力。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学习识别和定位苹果、香蕉等水果,可如果你在香蕉中再加入一些其他东西,比如香蕉牛奶,香蕉蛋糕。人工智能如何分辨?但如果你问小孩这几样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,他们都会说都有香蕉味。智能不是简单的知识库,而是拥有想象力。想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,还需突破重重难关。
医用机器人现状与前景
整个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领域,目前可以大致分为四类:工业制造、教育与娱乐业、医疗与健康产业、军事与航空航天工业。医疗与大健康领域机器人是融合了当代前沿科技和成熟产品,包括人工智能、计算机模拟、传感器、移动通讯和互联网+等,是引领21世纪医疗、养老与康复等产业前景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。
智能医用机器人不是为了取代医生,更不是为了颠覆医疗,而是为了补充医疗和健康专业人员的短缺,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。
如今医疗行业劳动力资源稀缺日益严重,医疗机构养老院护工难求。依靠政策的改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,周期漫长且收效甚微。服务机器人被认为是救命的稻草。智能化的护理机器人,巡逻机器人应运而生。虽然功能尚不能达到完美,却已经获得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可。相信未来在技术日趋成熟下,医疗服务类的机器人必将大展拳脚。